講師: 鄭克昌

華德福 史代納對生命與教育的看法

生命就像是一株植物

植物不僅擁有外在生命所呈現出來的現狀

在他隱含的深層內在中

也保存著一種外來的狀態

我們必須先瞭解植物的本質與存在

才能給與最適當的照顧

 

 

老師開宗明義就說, 每個小孩都是被上帝賦予任務而來到世間, 在他能夠完全獨立前, 我們做家長(和老師等等...)的就必須像是僕人般地保護, 伺奉著他們. (當然這有部份開玩笑的意味).

 

老師舉了3個例子說明, 幼兒發展期的經歷對於其一生有重要性的影響. 所以在他們輔導少家的過程中, 多利用"敘事治療"以瞭解少年們童年時期的經歷, 再對其進行輔導, 補平創傷並引導使其走出困境. 雖然老師已經研究&從事華德福教育方法10多年, 但是覺得華德福教育在台灣還需要20年左右才會趨於成熟, 主要原因是大人對小孩的認識不夠.

統計指出台灣國高中生憂鬱比例高達21.7%, 而其他開發中國家則是只有平均3%; 在在顯示台灣的大人們一再用自己的經驗和價值觀來規劃小孩們的未來, 造成小孩的極大壓力, 原因無非認為小孩子是不懂的, 是不完整的, 需要接受大人們的指導安排. 所以老師也說他的父母親在他孩時憂心他的未來, 故安排他到親戚家中做學徒以求未來的穩定生活, 這卻不是老師自己的意願. 大人們往往過於依賴自己的生長背景和經驗做出未必是對小孩最好的安排. 大人們應該多認識了解小孩且相信自己的小孩(的任務), 而且大人們的背景和經驗未必符合小孩長成後的時空需求. (父母輩的經驗中不需要電腦也可以生活自如, 但現在的小孩們往往離不開電腦)

須從小孩根本的本質瞭解起

1. 順應物質體(身體)發展

身體的發展有其設計原理, 幾歲就是發展哪一個部分; 若是物質體在發展期被轉移(白話的說, 該發展肌肉時沒發展肌肉, 而被轉移去開發腦部<--很多相信贏在起跑點的爸媽愛做的事情), 則易造成身體的傷害和疾病發生(可能造成神經/節律/代謝的失衡). 舉例來說, 天才都活不久; 例外的天才-愛因斯坦, 從小其實被認為是遲緩兒, 而是到了26歲時才發光發熱; 如果愛因斯坦從小就被當成天才訓練, 可能也是個短命鬼!!

物質體的重大發展里程碑:

6~7y掉乳牙, 邁入另一階段 --> 10y的兒童的心臟發展已經幾乎跟成人一樣 (嬰兒的心跳率約為120~140次/m,10歲的學童約為80~90次/m,正常成人的心跳率則約為70次/m) --> 18y, 突觸發展高峰 --> 21y, 成熟 --> 28y, 展現光芒

 

2. 兒童發展可以區分為3個階段

意志-->情感-->思想的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  

截圖自鄭老師FB

 

2.1 幼兒發展期 (0~7y)

幼兒有4種直覺需要發展:

(1)溫暖覺

(2)觸覺

(3)移動覺: 移動覺發展的好壞會影響 28歲時的執行力&動力&計畫能力.

(4)生命覺: 身體的自發&平衡, 身體發育時, 可能會透過發燒來反應身體的變化; 所以發燒對身體來說未必是不好的

 

幼兒約3y時會發展出第一個我, 這時的我認為全世界都是我的

ex: 妳的玩具是我的...

0~7y的幼兒時期, 父母親的要務是教導幼兒認知"界線", 並做好&盡到保護幼兒的責任和任務

幼兒時期常常模仿大人常做的事情, 並且展秀給大人看, 進而更加精進. 所以大人需要有意識做事情 (隨地隨課提醒自己小孩無時無刻都在模仿大人)

 

幼兒的天生氣質約略可以分成4類, 天生氣質與被賦予的任務有關, 但不要用單一種天生氣質侷限小孩

(1) 火: 躍動特質, 對新的事物很快有興趣, 但也很快沒興趣, 喜歡動手操作

(2) 風: 對新的事物有興趣, 更喜歡呼朋引伴一起去做, 對人更有興趣

(3) 水: 喜歡思索, 怕製造問題和麻煩

(4) 土: 想太多, 擅長整體思維(系統邏輯), 一旦想通了, 做起來就很順暢快速

 

老師常會對小一二入學的小朋友進行圖像認識(判定), 也就是透過圖像來了解小孩的內在. 除此, 還會藉由發燒次數, 是否有重大病症和重大遷徙等來了解小孩的弱點, 作為上學的準備

 

2.2 情感發展期 (7~14y)

感覺好, 就會發展出美感; 可以透過與大自然接觸, 音樂, 餵養故事, 繪畫和舞蹈等來培養美感.

9y時, 會發展第二次(個)的我, 這時候的小孩會有頂撞&衝突的現象, 這時須建立是非善惡的分辨能力

要了解9y的小孩, 她的抱怨都是非常主觀的, 所以其描述內容往往都是片面的主觀印象&想法, 需要多方了解

但是這時候的小孩是戲劇的, 創意的(以為自己是戲劇裡的角色)

 

2.3 思想發展期 (14~21y)

14~15y會發展出第三次(個)的我, 常常藉由"疑問人為什麼可以這樣那樣?"來探索發展我

這時候的小孩常常問為什麼, 非常想要探討人的哲理和探索世界; 父母可以把世界帶到小孩面前

 

老師在演講過程中分享了很多他與他女兒的互動經驗和手法, 非常值得參考

(老師的小孩在14y前是在家自學, 老師是全職父親; 即使後來自學鑑定沒通過, 老師的小孩回到正常教育機構裡還是可以適應得很好, 但是還需要家長持續投入很多心力, 而不是完全放手)

1. 反覆動手做, 在(經歷)過程中, 有了實際感受. 華德福即是 潛意識 --> 經驗 --> 完成任務, 發光芒

2. 別太早進入抽象世界(對幼兒來說, 1+1是很抽象的; 奈米對大人來說也是很抽象的), 大人可以藉由在生活裡的操作(發餅乾), 說故事, 讓小孩習慣閱讀等, 帶領著小孩探索. 一再重複這個過程, 堆疊動力

順應著物質身體 --> 觸覺&移動覺發展 --> 轉移成為內在動力

3. 最好小孩已經受到創傷, 有了內心感受, 否則父母的話皆淪為說教 (放心讓小孩受到一些困難)

4. 老師對於小孩問的問題, 從不直接回答.  

- 帶他找到答案, 使其問題成功地移轉成動力探索, 用他自己的能力去操作體驗, 堆疊成功經驗做為下一次探索的動力 (好的循環)

- 陪伴和觀察每一次小孩的第一次, 確認每一個第一次都是安全美好的

5. 老師在小孩3y前, 只讓小孩在家和社區間活動, 因為老師非常強調重複操作來堆疊經驗, 認為"一次性的體驗"(沒有堆疊的效果)其實是不需要的

6. 自由遊戲是可以學習&獲得最多的時候

7. 克服困難, 解決困難是小孩在幼兒時期就可以培養的能力 (發展溫暖覺, 觸覺, 移動覺)

8. 強調平衡發展, 每位小朋友都有其突出特點, 但是要平衡(神經平衡/節律平衡/代謝平衡) 

9. [有媽媽問] 現代小孩被保護, 何時應該適當給小孩挫折以利成長?

A: 不需要負面解讀, 例如跌倒, 不是挫折; 請父母正向思考, 其實這沒甚麼, 不需要慌張

 

 

[繪本推薦]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以下擷取博客來介紹-- 

你想知道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嗎?小兔子很想知道。而小兔子什麼都想知道呢!好朋友老驢答應要教會小兔子牠知道的所有事情,沒想到最後老驢反而從小兔子身上學得寶貴的一課

知名作家/曾陽晴 學習,一直是子生命中一件重要的事,然而孩子或大人看待這件事的態度卻截然不同的(如果一致的話,說實在的,代溝就不存在了),(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討論的正是此一課題。 自以為什麼都知道的老驢,急切的想「教導」什麼都不知道的小免子─有關於天空為何是藍色的知識。活潑的小免子想學,但牠不只想學這一項知識,牠更對大自然的每一樣事物都充滿了興趣。然而,驢子要牠坐下,正襟危坐地上課,這可不是小免子的作風。

 

[繪本推薦] 故事知道怎麼辦

--以下擷取詩書坊介紹-- 

故事猶如通往孩子內心的幽徑,故事中的隱喻可以作用於孩子的心靈,讓他們的行為發生正向的轉變。如果一個故事以充滿想像力的方式如實呈現孩子的心靈狀態,並帶著愛和鼓勵,提供一種解決方案,或提供一個看待事物的新視角,孩子就會接收到故事中的訊息,令人驚喜的改變會由此而發生。作者根據自己的經驗,以豐富的事例,講述瞭如何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中,通過故事來化解孩子的各種挑戰性行為。

 

 

arrow
arrow

    wu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